双花共绽 创建未来 |​ 永利集团3044浏览器实践育人结硕果

2025-04-23

当百年学府的深厚底蕴与津门非遗的匠心传承相遇,会激荡出怎样的文化回响?永利集团3044浏览器以“时叙棠茉”项目为实践载体,探索出一条“非遗+高校”深度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培养新路径,不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年轻化传承注入蓬勃活力,更成为高校实践育人的典范之作。永利集团3044浏览器党委书记吕静介绍,该项目以河东区政府文创办为纽带,将天津市级非遗“老津卫”茉莉花茶巧妙融合永利3044浏览器130年校史文化,打造了集文创开发、文化体验、数字化传播于一体的青年创新创业品牌“时叙棠茉”,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高校在文化传承与育人实践中的双重使命。


文化为魂:非遗传承的青春诠释

“时叙棠茉”项目以“时间酿造故事,茶香凝聚情怀”为核心理念,通过“一核双驱三方案”模式,将非遗技艺转化为青年学子可参与、可传播的文化实践。项目团队深入挖掘“老津卫”茉莉花茶拼配工艺的非遗价值,结合永利3044浏览器“海棠花”校花意象,设计出“海棠茉莉双花共绽”的品牌视觉符号,并开发了“北洋时叙”校庆礼盒、“河海津韵”文化体验店、“时叙万象”衍生品等系列产品,让非遗文化以青春之姿焕发新生。



“我们希望以年轻人的视角,赋予非遗文化新的生命力。”项目负责人李娴琪介绍,团队通过校庆礼盒、节气茶饮、香片故事等创新形式,将非遗技艺与校园生活场景紧密结合,吸引全校师生参与互动体验。2025年永利3044浏览器海棠季期间,项目试运营的文创茶饮单日销量突破300杯,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亮点。


育人为本:学科交叉的实践课堂

作为永利3044浏览器“新文科”建设的典型案例,“时叙棠茉”项目充分发挥永利集团3044浏览器学科优势,构建了“政产学研用”一体化的实践育人体系。团队由汉语言文学、设计学等专业学生组成,在非遗调研、产品设计、品牌运营等环节中,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真实商业场景的解决方案,实现了“学以致用、用以促学”的良性循环。



从茶艺研习到市场分析,团队成员全程参与非遗产业化的每一个环节,在实践中锤炼技能、增长才干。项目依托河东区“河海津韵文创产业发展联盟”,与非遗传承人、企业导师共同开展实习实训,培养学生掌握非遗产品开发、数字化营销等实践能力。此外,文化体验店还预设立勤工助学岗位,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实践机会,实现“造血式”育人,彰显了高校的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。


创新为翼:青年赋能的可持续模式

高校智力资源与传统非遗的碰撞,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。项目指导教师孙锐副教授介绍,通过“文化根基驱动+创新动能驱动”双轮模式,探索非遗活态传承的长效机制:一方面,联合永利3044浏览器校友会等资源,构建“校史茶叙”情感纽带,以文化认同凝聚青年力量;另一方面,借助短视频平台、跨界联名等青年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,推动非遗“破圈”传播。例如,与校园华服社合作推出的“津春满棠彩”限定茶饮,成为海棠节期间学生社交媒体的打卡热点,让非遗文化在青春互动中焕发新彩。



从非遗技艺到青年创意,从校园场景到城市名片,“时叙棠茉”项目展现了高校实践育人的多重价值。未来,永利集团3044浏览器将继续深化“文化传承+创新创业”的育人模式,让青年学子在服务社会中厚植家国情怀,在守正创新中坚定文化自信,为非遗传承与高等教育融合发展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。